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3573 条
-
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进入开工倒计时
-
作者:
唐筱葳
周礼其
来源:
淮安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记者唐筱葳通讯员周礼其本报讯昨日上午,市政府召开里运河文化长廊项目推进会,部署板闸风情街、综合服务接待中心等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相关项目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副市长王兴尧出席会议。王兴尧用“三个倒逼”就加快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项目建设提出要求。他指出,要以5月10日交地进场,倒逼涉及项目地面的相关工作;以
-
市领导会见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调研组
-
作者:
徐庸
来源:
杭州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通讯员赵自芳记者徐墉)昨日下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会见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率领的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调研组一行。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自7月24日起,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新华网组成调研组,先后赴中国大运河沿线六省(市)的通州、沧州、济宁、扬州、镇江、苏州等城市进
-
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实现新突破
-
作者:
张小燕
左昊川
来源:
淮安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12月10日,市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又传捷报:运河文化旅游区接待中心项目顺利封顶。该项目位于淮安生态新城翔宇大道西侧、滨湖路南侧、山阳湖岸线东侧,占地面积28亩,总投资1.2亿元。里运河文化长廊作为全市十大重点工程、全省实施的200个重大项目,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造环境、三年见成效”总体目标要
-
清浦文化馆调查整理 “大运河淮阴船工号子”
-
作者:
邹峰毅
王浩浩
来源:
淮安日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为进一步丰富文化多样性,推动运河文化遗产继承与发扬,清浦区文化馆日前召开“大运河淮阴船工号子”调查整理座谈会,对大运河淮阴船工号子进行搜集整理。座谈会邀请了老淮阴港5位平均年龄70岁左右、生在船上、长在船上、工作在船上的老船工参加座谈。现已79岁高龄的陈运余老先生生动介绍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老淮
-
“法治文化长廊”扮靓古运河风光带
-
作者:
暂无
来源:
邳州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为进一步宣传和弘扬法治文化,近日,市开发区在古运河风光带建成高标准的法治文化长廊,成为一道亮丽法治文化景观。古运河地处城郊结合部,两侧有近十家小区落户,居住人口众多,过往人流量大。根据这一特点,市开发区投资15万元,在长约2000米的风光带制作80块规格档次较高的法治宣传栏,以漫画与文字相
-
2013大运河文化节在拱墅亮相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图为2013大运河文化节开幕式现场。王戈摄千里运河,千年乐章,宛如一曲充满美妙旋律的交响乐。9月27日晚,在底蕴深厚的千年大运河畔,杭州市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上,一台由杭州爱乐乐团和浙大文琴合唱团倾情带来的《中国大运河》交响组曲广场音乐会,拉开了拱墅区为期一个多月的“2013大运河文化节”的序幕。浙江
-
把脉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建设
-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海晚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世博会总规划师领衔,同济大学专家团队把脉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建设晚报讯昨天上午,我市召开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建设座谈会,来自同济大学规划院的一批专家学者,与市生态新城管委会、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一道,就
-
百位画家描绘运河文化
-
作者:
暂无
来源:
扬州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记者孔茜)“百位中外名家画运河”活动昨在京杭之心正式启动。百位中外名画家集聚扬州,以画笔描绘心中最美的运河风情。据介绍,为了配合中国大运河申遗,让更多人关心大运河申遗,保护运河文化遗产,在著名画家肖峰的倡议下,文化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等联合发起组织“百位中外名家画运
-
曹卫星来淮调研推进里运河文化长廊项目
-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海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晚报讯“里运河文化长廊项目体现了大手笔、大创意,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定能够实现预期规划建设目标。”昨日下午,副省长曹卫星来淮调研推进里运河文化长廊项目时,充分肯定项目规划起点高、推进举措实、实施力度大,并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省文化厅、旅游局负责人和市领导曲福田、王红红、王兴尧等陪同调
-
唱响运河文化赞歌 打造淮北城市名片
-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北晨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郭云修采访人:行走隋唐大运河文化考察活动总策划淮师大张秉政教授受访人:淮北市政协原主席、市隋唐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郭云修张秉政(以下简称张):郭会长为淮北运河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申遗事业。我们的话题就从柳孜遗址和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开始吧。郭云修(以下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