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3573 条
-
北运河生态河的文化传承
-
作者:
邱军
段连红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邱军段连红深秋,北京,北运河河畔。漫步通州运河文化广场,望着宽广的河面,三三两两的鸭子在水中悠闲地游走,天空中偶尔掠过几只水鸟。高高低低的芦苇,曲曲折折的木桥,芦苇丛中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却看不见人影,有一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的感觉。抚倚通州北关拦河闸桥栏杆,向北望,通惠河、温榆河、小
-
通过旅游发展打造运河文化品牌
-
作者:
若川
来源:
中国旅游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首席记者班若川)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市长曲福田表示,要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打造淮安运河之都、运河文化品牌,增强淮安的对外辐射能力和对外吸引能力。曲福田介绍,淮安是名副其实的“漂在水上
-
首届运河文化论坛滕州召开
-
作者:
田源
来源:
大众日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记者田源报道本报滕州讯7月21日,首届运河论坛在滕州召开。这次论坛主要就运河漕运与山东段全线复航,运河古城镇的保护与建设,运河特色经济的开发与培植,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
-
天津运河载来“杨柳青”文化
-
作者:
王雅媛
来源:
青岛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都说天津是大运河载来的城市,的确,大运河天津段即南、北运河沿线,从地名到饮食,从民俗风情到民间技艺,无一不被深深地打上了运河烙印。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在《故地重游》中描绘了京杭大运河流经杨柳青时的景象:“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天津的南运河不仅仅是文化之河,更是
-
运河之夜晚会彰显立美文化
-
作者:
赵海霞
来源:
东莞日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11月28日晚上,莞城建设小学在“感恩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举办了第三届立美文化节“运河之夜”文艺晚会。莞城区余海花副区长、南京教科所宋宁副所长、莞城区教育办、莞城区教研室等的领导、老师。与全校3000多名师生、家长一起欢聚美丽的建设小学,参加“美的童话,美的世界”2013莞城建设小学“运河之夜
-
运河文化如何流光溢彩
-
作者:
祝伟康
来源:
聊城日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日前,由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担纲设计的《京杭大运河旅游总体规划》在京通过专家评审。其中规划设计的16个节点城市中,就有聊城。作为聊城境内运河文化重要代表的县市,临清近年来不断延续历史文脉,注重
-
城东运河旧粮仓将变身文化综合体
-
作者:
暂无
来源:
杭州日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文化综合体项目效果图。本报讯(记者孙钥江干报道组舒也文)一场国际峰会,将“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恰如其分地呈现在世界眼前。比如,城里许多历史遗存,历经岁月洗礼之后,以不一样的姿态焕然新生——像
-
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带
-
作者:
暂无
来源:
聊城日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近年来,阳谷县充分依托紧邻大运河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不断创新开发思路,整合运河两岸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人文历史等资源,加大投入,精心布局,景区吸引力不断增强。打造特色七级古镇
-
大运河见证文化多样性
-
作者:
暂无
来源:
郑州日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张廷皓“中国大运河已被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如何把握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特性?如何针对不同形态制订不同保护策略?”昨日,在嵩山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张廷皓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见。他认为,中国大运河是人类农业文明时期最具复杂性、系统性的超大型水利工程,技术要素错综复
-
大运河申遗背后的文化期待
-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晚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运河水进行灌溉,还是以运河文化为核心进行旅游或楼盘开发,无论是还在使用的运河仓储设施,还是已经老去的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