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大运河历史兴衰及原因之探究
作者: 梅芸   来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土建专委会结构分专委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大运河自兴建开始就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起了巨大作用.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
崔溥之旅:大运河中韩交流圈
作者: 金健人   鲍先元   来源: 韩国研究(第九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以史为媒,探索以京杭大运河沿线的中韩友城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中韩两国"东方马可·波罗"友谊文化经贸之旅。浙江具有更好地利用这方面资源的优势,在加强"长三角"合作的同时,沿"东方马可·波罗"崔溥之旅
运河之珠:再谈枣庄中兴煤矿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
作者: 姜波   来源: 2010年中国首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工业遗产现状   中兴煤矿   保护  
描述: 2009年暑假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中心和同济大学曾对枣庄近代建筑遗产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研究成果分别在"纪念中国营造学社成立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第12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上发表
京杭运河聊城沿岸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初报
作者: 贾少波   赵岩   张玉平   岳丽蕊   张俊景   来源: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第七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土壤节肢动物   生物多样性   聊城   京杭运河  
描述: 本文简要报道京杭运河聊城沿岸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初步调查结果。京杭运河是闻名全球的最大的人工河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水利、运输、农业、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京杭运河聊城段位于聊城市下辖
京杭大运河开凿的主观动因与客观效果探析
作者: 王玉萍   来源: 2007中国交通高层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主观动因   京杭大运河   客观效果  
描述: 为了便利封建帝王个人的游玩享乐。但它的开通客观上促使元、明、清定都北京;便利了全国的物资交流,促进了各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也带动了运河沿岸一批城市的繁荣发展,同时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与困苦。
元明时期京杭大运河沿线集散中心城市的兴起
作者: 陈薇   来源: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第二次年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第三次年会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运河,是人类为生存和发展,以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开凿成的人工河流。我国古代的京杭大运河,作为惟一的一条纵贯南北的大河,在沟通南北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促进政治统一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
历史街区与周边地段整体发展策略初探——以无锡“南长古运河片区”概念规划为例
作者: 陈沧杰   王治福   来源: 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周边地段   历史街区   整体发展策略   概念规划   保护与振兴  
描述: 随着人们对城市历史街区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也从早期简单化的注重制定限制性保存措施,转向通过对街区功能的更新和环境品质的提升等积极保护手段来推进街区的振兴。这些具有浓郁历史文化
《水经注》所载汉贞灵孝行四碑考论
作者: 张鹏飞   来源: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14年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水经注》   郦道元   孝子   贞烈   述论   孝女  
描述: 立碑》、《汉孝女碑》、《汉姚氏二女碑》、《汉孝女曹娥碑》四碑,其碑主皆为汉末时之贞烈孝女、孝子,其孝行感动世人,故多立碑以彰显其德,可见时之彰显贞烈孝行之社会风俗及文化倾向。本文试就此四碑文之内容、碑石之传承、传闻之考辨等方面分而论之,以冀能拓展金石学研究之领域。
《水经注》所见汉水流域汉魏史事考辩
作者: 夏增民   来源: 汉水文化暨武当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汉水流域的文明,由来已久。在史前时期,汉水流域即存在着许多文明点,这样的文明索绪逐步向中原汇集,最终融入到华夏文明当中,为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文化资源。三代以至有夏,史籍缺载;商周之世,汉水流域始进入
遗产廊道评价方法—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
作者: 朱强   袁剑华   来源: 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工业遗产   评价   遗产保护   遗产廊道   大运河   遗产区域  
描述: 。本征价值根据企业历史文化价值分级,保存状态则通过第一层次遗产点的数量、质量与分布情况进行分级,然后综合两方面进行
< 1 2 3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