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临清:运河古城绽放新活力
-
作者:
依凡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临清市
行业发展
运河文化
工业经济
中国
民营经济
-
描述:
临清,地处山东省西北部,是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北京——九龙)铁路自北向南进入山东省的第一站。全市面积960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临清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和“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
重振古运河之旅的思考
-
作者:
柴惠康
来源:
旅游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锡市
海外游客
旅游产品
古运河
市场发展战略
江南水乡
旅游业发展
城市改造
旅游资源
无锡旅游
-
描述:
重/振/古/运/河/之/旅/的/思/考□柴惠康“天上银河,地上运河”。古运河即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人工挖掘最长的河流,与万里长城齐名,是华夏民族文化一颗灿烂的明珠。古运河开凿于春秋时代。北起北京,南迄杭州,贯通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
-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聊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纪实
-
作者:
郭瓅
赵继渠
吴华军
张庆涛
袁博
王晶
孔莉
代衍吉
郝文智
来源:
城乡建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城市
绿化覆盖率
城市人
创建工作
江北水城
绿地建设
城市生态环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园林城市
城市园林绿化
-
描述:
聊城位于山东西部,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区域陆中心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闻名全国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
-
遗产廊道模式的运河旅游开发研究:以江苏扬州为例
-
作者:
姜馨
来源: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旅游
遗产廊道
扬州
-
描述:
建立运河遗产廊道是运河旅游成功的关键,也是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积极的尝试。发展扬州旅游,应把扬州运河打造成一条集生态、休闲、文化多功能于一体的廊道,遵循"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以塑造独特的旅游形象为重点,注重舞台化与生活化并进的开发模式。
-
关于加大对大运河遗产保护力度的建议
-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规划建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力度
遗产保护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市
京杭大运河
北京市
世界文化遗产
国务院
-
描述:
问题:2006年5月,国务院核准公布“京杭大运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大运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河南省)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第一项。[第一段]
-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景观型绿地建设
-
作者:
李晓储
何小弟
黄利斌
徐玮玮
来源:
中国城市林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系统
生态休闲
建设模式
生态绿地
生态景观
文化景观
绿地建设
扬州古运河
风光带
工业展览馆
-
描述:
生态景观型绿地建设模式主要有:便益门外街工业展览馆广场绿地、五台山桥头湿地景观绿地、漕河桥头现代交通景观绿地、普哈丁墓园西域文化景观绿地、东关古渡水运遗址景观绿地;此外,还有古河新韵、气澄壑秀等社交活动休闲景观绿地.
-
江南运河的最早开凿者──泰伯
-
作者:
高明
来源:
中国水运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苏太湖
江南运河
开凿运河
季历
开凿者
耕作技术
黄河流域
开发江南
当地居民
文化传授
-
描述:
江南运河的最早开凿者──泰伯高明殷商末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一带,今天繁荣富庶的江南在当时不过是偏僻落后的东南一隅,被称为刻变之地,与中原各地很少有来往。直到商代末年,中原各国还不大清楚江南的情况。当时,在今天的陕西省西部有一个周族...
-
《隋的统一》教学实录
-
作者:
陈艳
来源:
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朝
隋文帝
苏伊士运河
经济文化
大运河
科举制
经济的
历史特点
伟大工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
-
描述:
(上课) 师:前一段时期,我们讲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请同学思考一下,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学生举手) 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师:这段历史时期曾经爆发过多次激烈的战争,大量北方汉族纷纷南迁,对江南经济文化的发
-
中国大运河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
作者:
刘士林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略研究
大运河
城市资源
世界遗产
-
描述:
当今世界是城市的世界,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这是研究大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洞悉的大势。以大运河城市群为总体框架建构运河城市文化
-
后申遗时代运河研究的思考
-
作者:
李德楠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申遗
后申遗时代
中国大运河
运河本体研究
-
描述:
;加强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工业遗产的研究,揭示运河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工业遗产之间的关系,增强运河文化遗产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加强运河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研究保护措施,制定法律法规,协调部门利益,将旅游开发与运河保护结合起来。为了整体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实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