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论大运河遗产价值的制度特性
-
作者:
汤晔峥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体系
组织制度
大运河
遗产价值
-
描述:
通过反思大运河遗产保护工程中出现的问题,确认大运河遗产价值的判定是其中的关键,构建价值体系的平台必须依据古人之世界观,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制度背景和文明模式的形态结构中寻找答案,进而对大运河的遗产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
中国运河文献资料的分类整理
-
作者:
李泉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运河
文献资料
分类整理
-
描述:
中国运河历史文献资料十分丰富,现存与运河相关的专门著作有上百种之多,史书、方志、政书、类书、档案、笔记、文集、小说、民间文献、外国文献中,也存有大量的运河及区域文化资料。认真搜集整理和研究这些资料,对运河学术研究及其运河历史现实作用的认知均具有重大意义。
-
大运河城市遗产保护观察站
-
作者:
岳天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护工作
生存状态
城市遗产保护
同济大学
观察站
京杭大运河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街区
沿线
文化遗产
-
描述:
一、成立背景大运河绵延千里、纵贯南北的水系,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情,沿岸几十座城市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一条文化线路受到世界关注,大运河已被列为中国申遗预备名单的第一名。
-
大鳄抢滩 撬动城北运河商务经济
-
作者:
李菁
来源:
楼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发建设
北运河
板块
商务区
经济发展
古运河
抢滩
京杭大运河
杭州
规划
-
描述:
杭州因运河而兴,伴随着城北运河板块的发展和日益成熟,改变了许多人眼中的单核城市印象。优美的运河景观、积淀千年的传统文化、休闲的居住氛围、政府的重点投入,品牌企业的相继入驻——继西湖时代、钱塘江时代后,杭州正在迎来大运河经济时代。
-
德信臻园 运河岸上人文大宅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国家地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
标志性
河岸
大运河
人文内涵
-
描述:
德信臻园位于杭州拱墅区拱宸桥历史文化景区北侧。其不远处,就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标志性占建筑,即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1888年)重建的拱宸桥。随着大运河的历史与人文内涵越来越为人所重视,臻园必将有更大的升值空间。
-
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复航经济性分析
-
作者:
买又红
冯房柱
徐骅
来源:
中国水运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航
中国航运
水资源
经济社会发展
快速发展
航运发展
黄河
社会效益
京杭运河
内河水运
-
描述:
京杭运河在中国航运史上曾屡现其辉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对水运需求趋盛,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复航将全面促进南北段运河两岸的经济、文化和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
大运河,沧桑过后是温情?
-
作者:
柳依
整理
刘建
摄影
来源:
民营视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情
桑
文化底蕴
发展史
大运河
人类
流水
-
描述:
自古以来,人类的繁衍生息便与水源息息相关,纵览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就像浩浩荡荡的流水一样波澜壮阔,蔚蕴生辉。有水的地方就有历史,有水的地方总会发生许多故事和传说,经过岁月的流传和累积,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一段]
-
大运河保护中的品质保护举措
-
作者:
朱炳仁
来源:
杭州科技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钱塘江
大动脉
精神财富
京杭大运河
品质保护
-
描述:
京杭大运河,这条从历史深处流过来的河流,千百年来沟通着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贯通南北水运的大动脉,它推动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着的重要人类遗产。
-
大运河“申遗”难在哪儿
-
作者:
石平
来源:
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江
南北大运河
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
中国历史文化
文化发展
京杭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
描述: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金名片”——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又名南北大运河。她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
-
京杭大运河江南河段沿线城市的形成与变迁
-
作者:
张小庆
张金池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迁
江南运河
城市
-
描述:
京杭大运河江南河段流经江南核心地区,沿线城市多建于河旁湖畔,从远古时期到晚清民国,其形成与发展变迁的驱动因素不仅包括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更与江南水系尤其是江南运河的交通大动脉作用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