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济宁市: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欢迎您
-
作者:
苏云峰
来源:
财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孟
中华文明
特色文化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济宁市
轩辕黄帝
京杭大运河
儒家文化
-
描述: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轩辕黄帝和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五大圣人的故乡,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隋代,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兴盛,使济宁成为水陆要冲,舟车云集之地,也形成了融
-
线型旅游空间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
-
作者:
汪芳
廉华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线路
线型旅游空间
遗产保护
京杭大运河
旅游空间
-
描述:
在旅游地空间结构和相关"线"状空间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先进理念"文化线路",提出"线型旅游空间"概念,界定为基于遗产保护进行旅游开发的旅游地空间类型.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将其空间特征
-
略论京杭大运河的过去和未来
-
作者:
何为刚
来源:
济宁师专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贡河
运河经济带
漕运
避黄保运
治运工程
-
描述:
文章论述了京杭运河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对我国历史产生的深刻影响,指出她所具有的开放、交流、融合的特点,为国家大统一局面奠定了扎实的精神和物质基础,为我国经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作出了
-
穆兄会:埃及的选择
-
作者:
吴晓芳
殷罡
丁隆
来源:
世界知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犹太人
苏伊士运河
伊斯兰政治
以色列
萨达特
巴勒斯坦人
阿拉伯世界
哈马斯
伊斯兰主义
埃及
-
描述:
诞生于小城的伊斯兰主义力量开罗东北部城市伊斯梅里亚,曾经是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总部所在地,大批英国士兵驻守在此,当地的本土宗教和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这令一名当地的教师万分愤懑,他曾气愤地
-
大运河与杭州人
-
作者:
戚永晔
来源:
文化交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Grand
文化创意产业
陶艺家
运河水
heritage
canal
活态
Hangzhou
胡贾
dance
-
描述:
2016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两周年、西湖申遗成功五周年,杭州成为拥有“双世遗”的城市。作为一条哺育杭州成长的“母亲河”,大运河申遗成功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底蕴,也让很多杭州人的人生有了新的意义和追求。
-
京杭运河山东段全线通航可行性分析
-
作者:
韩巍巍
刘晓玲
袁和平
来源:
水运工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线通航
穿黄方案
京杭运河
-
描述:
京杭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沿岸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主要研究了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建设方案,总结了山东段的航道现状,并依据通航规划指出京杭运河山东段全线通航是必要的。重点阐述了北延段航道的关键技术方案,如线路选择、穿黄工程等,并分析了全线通航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
南运河河北段历史变迁与运河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
-
作者:
张满利
来源:
地下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运河
历史变迁
申遗
保护治理
-
描述:
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仍起着重要的灌溉、输水等作用,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对其研究保护更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运河变迁与历次治理的回顾,阐述运河目前面临的处境,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措施建议。
-
运河与丝绸
-
作者:
张以俭
来源:
江苏蚕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蚕丝被
衣被天下
南船北马
航运功能
校门口
世界历史文化
赛里斯
冥冥之中
中国蚕学会
盛泽镇
-
描述:
欣闻"京杭大运河及丝绸之路"于2014年6月22日联袂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作为一生一世都与运河及丝绸有关联的我,看到报道以后,心情异常激动。我的老家坐落在大运河北岸河堤上,出门就是轮船码头。十九岁的时候,我考到运河沿线苏州蚕桑专
-
浅谈"舞蹈剧场"所赋予当代舞台的新形式——以《遇见大运河》为例
-
作者:
莫非
来源:
东方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杭州歌剧舞剧院三年磨一剑的力作《遇见大运河》,现正在运河沿岸正式对外巡演,这部以舞蹈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辅以大量戏剧情节、语言表述、视频背景和舞美装置于一身的"舞蹈剧场",带给观众全新视觉冲击的同时也担负着为千年运河的文化申遗而宣传造势的重任.
-
让大运河回归运河人
-
作者:
沈娴
来源:
文化交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贵胄
engaged
Grand
festival
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遗产名录
canal
cargo
张觉民
具象化
-
描述:
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个人的存在"。我们对大运河的历史似乎知之甚少,对大运河的感性认识很难具象化。保护大运河必须保护在大运河上生活的人,特别是船民,以及他们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