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规划引导与大运河保护
-
作者:
侯卫东
朱光亚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
保护模式
文化遗产
-
描述:
大运河不仅仅是文物保护单位,更是重要的文化遗产《编制要求》一方面要求将规划的成果与城市总规衔接和整合,使得大运河保护的共识尽快整合进地方城乡总体规划,转化为操作层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这一成果形成之前
-
杭州运河沿线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
作者:
蒋正容
李林兵
来源: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业遗产
遗产廊道
京杭大运河
保护和利用
-
描述:
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该文分析了国内外成功经验,针对当前杭州运河沿线工业遗产的现状与特征,探索杭州运河沿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合理对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
-
京杭大运河的完全价值观
-
作者:
俞孔坚
李迪华
李伟
来源:
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产运河
遗产廊道
大运河
南水北调
文化遗产
生态基础设施
-
描述:
从理论和现实背景出发,提出对京杭大运河价值的初步认识:京杭大运河具有四大基本价值:(1)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起到彰显民族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2)作为区域城乡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保障,具有输水
-
大运河建筑历史遗存考察纪略
-
作者:
殷力欣
温玉清
刘锦标
金磊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动脉
钱塘江
文化交流
历史遗存
京杭大运河
建筑
历史文化遗产
-
描述:
引子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吴王夫羞之凿邗沟,至隋代完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此线于唐宋时繁盛一时;元代截弯取直,形成了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明代和清代前、中期,京杭大运河成为漕运
-
大运河申遗 杭州在行动
-
作者:
陶学锋
鲍世明
来源:
杭州通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北文化交流
综合整治
杭州段
重大意义
遗产廊道
大运河
历史文化遗存
地区发展
京杭运河
杭州市
-
描述:
大运河长期以来是中国封建政权赖以生存的南粮北运的大动脉,为漕运传统提供了核心物证。以漕粮为主兼及其它商品的水路运输,使运河地区发展成一条巨大的经济带。运河还是南北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纽带,与众多具有
-
六月无锡游古运河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旅游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首届“中国无锡风情旅游节”将于今年6月举行,古运河旅游成为无锡一大卖点。据旅游节组委会透露,本次古运河风情旅游节将以无锡运河古道为主线,以南禅寺旅游文化商城为主心,将运河古道、南禅古寺、妙光古塔、南
-
古代北京运河的开凿与衰落
-
作者:
侯仁之
来源:
北京规划建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水河
水源
通惠河
南北大运河
瓮山泊
潮白河
高梁河
郭守敬
金中都城
玉泉山
-
描述:
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由人工开凿的蜿蜒于中国大地上的人工河流。他千年不断地流淌,既沉积了历史,也繁衍了文化;既包容了过去,也孕育着未来,诚可谓“源远流长”。北京是大运河的起点。前不久
-
武侠小说起于运河流域说
-
作者:
董国炎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流域
武侠小说
社会文化
平民文学
-
描述:
本文针对由来已久的武侠文学起于幽并燕赵之印象 ,以及丹纳《艺术哲学》用种族和自然环境解释文学风貌的理论 ,提出补充观点 ,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的决定作用。本文考察了武侠小说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考察
-
长城·丝路·大运河 线路大遗址,纵横国土千万里
-
作者:
郝敏敏
来源:
地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遗址
中国地图
丝路
国土
海上丝绸之路
大运河
长城
线路
-
描述:
丝绸之路。长城和大运河是具有实体的线性通道,丝绸之路则是由各个遗产节点勾联起的文化长廊,三者均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长城和大运河,串讲它们的兴衰成败,几乎就白描出了大半部中华历史。
-
山东运河经济带开发的前景与未来
-
作者:
孙本良
来源:
调研世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运河经济带
环境保护
区域经济
经济开发
京杭运河
航运工程
-
描述:
、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个省市。其中纵贯山东境内有枣庄、济宁、聊城、德州等市地,长约560余公里。 从经济角度来看,运河文化是一种工商业文化。隋唐以后,特别是元代以来,由于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