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景观地域比较研究
-
作者:
杨蕊
来源:
市场周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
地域景观
比较研究
-
描述:
中国大运河作为沟通中国境内五大主要河流的纽带,将南北方差异较大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串联起来,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促进经济发展唇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造就了既有各自特点,但彼此间又有密不可分传承关系
-
运河滨水景观设计感悟——以通吕运河景观设计为例
-
作者:
张婕
来源:
上海建设科技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景观
滨水景观
运河文化
风景园林
-
描述: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运河文化的滨水景观可为城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提升整座城市的形象与品味,使之变得更加耐人寻味。通过通吕运河景观设计项目,介绍了整个设计中运用
-
大运河宁波段水污染的对策研究
-
作者:
章惠婷
蒲锦梅
陆季春
顾秋阳
来源:
智富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宁波段
水污染
大运河
保护
-
描述:
近年来,五水共治在浙江省委的十三届四次全会中被提出。此次会议强调了水对民生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意义。而大运河在学者眼中是连接世界的大通道,其承载的运河文化更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宁波的发展具有
-
古运河常州城区段(中吴大桥—政成桥)滨水地区详细规划
-
作者:
刘铭
吴强
黄勇
谢宇
张炜
华新贤
张文珺
戴丹骅
狄雪琴
吴良飞
王正鹏
沈澍
张庆
刘晓东
牟丽慰
来源:
江苏城市规划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景观
常州城
勘察设计
生态方面
城乡建设
滨水地区
城市发展
中吴
老城厢
景观节点
-
描述:
2014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城市规划二等奖1项目概况常州市老城厢内水系丰富,为了顺应“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民生、文化、生态方面的政策导向与发展要求,古运河常州城区段(中吴大桥-政成桥)作为
-
寻找运河花鼓
-
作者:
程丽
来源:
今日中国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空间
德源
传统戏剧
中国天津
物质文化遗产
晋朝
文有
历史文化价值
兰陵县
文化部门
-
描述:
运河花鼓本身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是进一步研究运河文化、探索地方传统艺术发展的有利渠道。"花鼓,花鼓,敲锣打鼓;女顶彩球,男挎花鼓;蹦蹦跳跳,有文有武;追根溯源,晋朝有祖。"这段在台
-
近代日本汉学家笔下的京杭大运河江苏段
-
作者:
孙宗广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苏段
汉学家
日本
京杭大运河
-
描述:
京杭大运河如一条玉带沟通南北,促进了江苏段运河沿岸地区的发展与对外交流。在东亚文化坐标中,近代日本汉学家是一支推动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他们行舟运河,留下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字与图片。从内容和情感方面
-
后申遗时代淮安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思考
-
作者:
李倩
董记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护管理
大运河
世界遗产
-
描述:
结合淮安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分析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阐述淮安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的价值与地位。从实现保护运河遗产、展现文化价值与延续运河功能良性互动的角度,围绕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要求,完善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措施,对平衡有效保护与适度利用之间的关系等进行思考和探索。
-
近代日本汉学家笔下的京杭大运河
-
作者:
江苏段
孙宗广
来源:
学理论(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京杭大运河如一条玉带沟通南北,促进了江苏段运河沿岸地区的发展与对外交流。在东亚文化坐标中,近代日本汉学家是一支推动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他们行舟运河,留下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字与图片。从内容和情感方面
-
卫辉大运河的变迁
-
作者:
徐大江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区政治
历史文化名城
变迁
大运河
文化中心
豫北
汉高祖
河南省
-
描述:
卫辉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商纣时期为京畿牧野地,战国时称汲邑。西汉高祖二年开始设汲县,西晋泰始二年设郡,隋、唐、宋三代均为州治,元代为路治,明清两代为卫辉府,为豫北三府之一,也是豫北卫河上的一个重要码头,又是豫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现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
运河古韵之嘉兴段
-
作者:
朱炳荣
来源:
集邮博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过闸
白龙潭
王江泾镇
新石器时代早期
北通
长虹桥
古韵
桥东
马家浜
长水塘
-
描述:
嘉兴(图1),新石器时代早期马家浜文化的发源地(图2),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嘉兴市自古为水城,嘉兴城市的格局是在唐代依据已开通的古运河而展开,古城内外许多河道纵横交错,这些河流及其两岸古民居构成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可以说是运河养育了嘉兴,没有运河就没有嘉兴的秀丽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