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前世今生
作者: 陈昆麟   田之秋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古都   原始农业   大汶口文化   创造者   水城   人文始祖   东阿县  
描述: 在鲁西平原的运河岸边,有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聊城。早在60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不仅有了原始农业,会制作陶器,而且已经掌握了夯筑城墙的技术。到5000年前左右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中晚期,人文始祖炎帝、黄帝、蚩尤,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有过
略论唐宋时期的运河管理
作者: 赵冕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宋   大运河   管理  
描述: 一部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全部历史文化进程紧密相连的。唐宋时期,大运河是联系国家政治军事中心与经济中心的纽带,直接为"国命所系",朝廷非常重视大运河的管理。漕运的有序管理,为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隋唐运河商丘段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及历史风貌
作者: 郑清森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沿革   考古发现   隋唐运河商丘段   历史风貌  
描述: 隋唐运河商丘段是隋唐运河通济渠的重要渠段,全长约199.7公里,大多埋藏于地下,保存基本完好。对隋唐运河商丘段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历史风貌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可以为研究隋唐运河商丘段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价值提供珍贵的资料。
济宁:打造一张『运河之都』新名片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北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新华网山东频道8月30日电:目前,山东省济宁市除了打造孔孟之乡这一文化名片的同时,还在打造另一张文化名片:运河之都.这是济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成文向相约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中国网络媒体济宁行采访团透露的消息.
“运河战略”:唤起全民族创新思维的宏伟蓝图:读《世界现代化概览》有感
作者: 吴述尧   来源: 理论与现代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魂   追梦   基因   创新  
描述: "运河战略"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先生设计的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其核心思想是超越,而超越的动力是创新,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方面面的创新。本文从文化、教育和科学三方面谈点认识。
运河波涛:淮安市淮阴区体育健身中心设计
作者: 殷伟韬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淮安   大运河   体育健身中心  
描述: 近年来对大运河文化的挖掘与发扬成了沿河城市的一种时尚,本项目通过将体育健身中心的众多功能分散组合为两个体块,通过体块穿插和形态处理分别对应大运河之水和大运河之船,实现了一个既体现大运河文化又具有城市地标形象的体育建筑。
仿古运河御碑苑亭廊的设计和施工
作者: 任兴旺   张增慧   来源: 建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建筑内涵   建筑传统   施工   古文化   河流域   古运河   京杭大运河  
描述: 京杭大运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运河文化。运河流域遗存的行宫、衙署、驿站、商铺、码头、寺庙、碑塔等文物有上千处。仿古御碑苑亭、廊工程的建设,对于弘扬和丰富运河古文化,继承优秀建筑传统,丰富运河建筑内涵,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写《在卫运河艾墩甸的高坡上》
作者: 许辉   来源: 山花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九十年代   避风港   文化品格   黄淮海平原   卫运河   自我   认知变化   文化特征   中短篇小说  
描述: 1.向北?向南?我对长江以北、尤其是黄淮海平原的区域文化特征,有着深切的认同。人都会钟情于其经年累月的所感所知,这原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这些年我的认知和文化感却不知道为什么,屡屡发生动荡、危机。我满足于我作品的"边缘"
淮安市志办全力打造“运河之都”品牌
作者: 怀志   沈志   来源: 江苏地方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市政府   历史文化名城   发展史   品牌形象   京杭大运河   淮安市  
描述: 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在京杭大运河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积淀了丰厚的灿烂的历史文化。2005年,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将淮安市建设成苏北中心城市,打出“运河之都”名片的重大决策,并要求淮安市志办在打造“运河之都”品牌中发挥主要作用。
后申遗时代淮安运河非物质遗产保护与利用
作者: 周素霞   徐业龙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安运河   保护和利用  
描述: 淮安是中国大运河沿线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大运河经过多次变迁但从来未绕开淮安,中国大运河淮安段是中国大运河发展的一个缩影。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
< 1 2 3 ... 55 56 57 ... 111 112 1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