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弘扬运河文化 振兴运河餐饮
-
作者:
满长征
来源:
饭店世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鲁文化
运河文化
饮食文化
济宁市
京杭大运河
商业文明
江南文化
-
描述:
一条京杭大运河,绵延三千余里,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它不仅大大促进了南北方的交融与发展,更创造出灿烂的运河文化。地处运河中段的山东省济宁市,历来就是运河重镇,素有“运河之枢
-
运河文化的地学分析
-
作者:
陈永金
王云
刘加珍
李新委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廊道
环境保护
京杭运河
文化圈
-
描述:
为京杭运河文化是水文化、是漕运基础上形成的商业文化、是景观文化和生态文化。京杭运河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京杭运河是文化廊道,改变了中国文化格局、促进了各文化圈的交融和中外文化的交流。研究分析京杭
-
江苏运河文化产业发展阶段及其模式新探
-
作者:
刘怀玉
黄俶成
陈景春
来源:
江苏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苏运河
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
-
描述:
江苏运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其要义就是双轮驱动。江苏运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三种代表性的模式:无锡土洋结合;扬州水城交融;淮安河湖一体。江苏运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经验:抢抓机遇与真抓实干结合;坚持原真性和完整性结合;坚持草根化和精品化结合。
-
价值评估、文化线路和大运河保护
-
作者:
阮仪三
丁援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线路
大运河
申遗
-
描述:
的总体研究、保护和申遗都体现了文化线路理论在实践上的运用。如何定义大运河遗产、从何种角度申遗需要从文化线路的角度来定位大运河,以运河文化内涵提炼的大概念,交融统一之路,统领大运河遗产体系,避免在大运河保护上的种种误区。
-
论音乐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中的传承——以运河流域(淮安段)民歌文化为例
-
作者:
丁昕春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艺术教育
传承
音乐文化
-
描述:
当下,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使多种文化元素发生碰撞、交融。原本相对稳定而变化缓慢的民间音乐文化,也受到城市文化的强大冲击与挤压,传统音乐的人文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口传身授"的传承环链显得
-
运河水乡:台儿庄古城
-
作者:
钱捍
来源:
城色(风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儿庄
东西合璧
商业都市
运河文化
运河水
平遥古城
现代人
丽江古城
中原文化
湘西文化
-
描述:
世上物以稀为贵,中国的古城熨帖着现代人的心灵回归梦,安慰着商业都市追名逐利的浮躁症。丽江古城是高原文化,凤凰古城是湘西文化,乌镇周庄是江南文化,平遥古城是中原文化,而站在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台儿庄古城,体现的却是南北交融、东西合璧的运河文化和独树一帜的大战文化。
-
运河:中华民族融合的纽带
-
作者:
王明德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交流
民族融合
-
描述:
运河是中华民族融合的纽带,表现在:它是民族大迁徙的通道,为民族大迁徙和大杂居提供了便利;它吸引了大量人口汇聚于沿线,使沿岸城市成为各民族交流杂处的场所;它推动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和物资技术的交流和交融。
-
大运河(宁波段)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衔接——论庆安会馆的起源、价值与保护对策
-
作者:
丁洁雯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庆安会馆
大运河
价值
保护利用
-
描述:
宁波庆安会馆地处三江口,拥有河海畅通交融的地理优势,以漕粮海运与南北号商帮的迅速崛起作为创建契机,在维系宁波河海联运和传承海事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成为大运河(宁波段)重要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庆安会馆作为宁波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点,应进一步加强保护和利用。
-
寻找运河故道“活化石”
-
作者:
李楠
来源:
现代苏州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湖州
运河文化
文昌
京杭大运河
活化石
-
描述:
得以滋润的重要干渠。大运河的润泽,让这片江南清丽地,孕育了美不胜收的“吴兴八景”、叹为观止的“湖州三绝”。运河文化也在这吴越文化交融之地,得以发扬,兴旺发达,似水流长。
-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樱花洲湿地景观设计
-
作者:
肖潇
王洪涛
来源: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儿庄
湿地景观
京杭大运河
樱花洲
-
描述:
春季烂漫樱花风景。通过对台儿庄现有的运河历史文化和湿地资源的调查研究,以湿地景观与运河文化交融为主要宗旨,确定了运河文化景观营造和湿地景观营造两大规划内容,并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为如何将历史文化与湿地景观相融合,创造独具地域特色的运河沿岸景观提出了一套明确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