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弘扬扬州运河文化 打造扬州“运河之旅”
作者: 王克胜   来源: 旅游学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化   古运河   整治   扬州  
描述: 扬州古运河是扬州也是全国宝贵的旅游资源,她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然而目前扬州古运河基本处于资源闲置状态,未进行有效的旅游开发。本文拟提出古运河应在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整理与改善,并提出其市场化与产业化运作合理化建议,以期打造国内独一无二的"扬州古运河之旅"。
古运河镇江段历史文化信息析论
作者: 万迟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问题   建议   古运河   综合开发  
描述: 古运河承载了镇江从古到今的财富与文明,记载了镇江的历史变迁,是镇江具有垄断性的文化资本。这条母亲河使得镇江城市风貌具有个性。近年来,镇江市政府大力实施了污水截流工程,古运河水逐步变清。就目前古运河镇江段及滨河空间综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综合开发古运河镇江段提出了建议。
“三言二拍”运河商贾文化探析
作者: 赵维平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商贾文化   京杭运河  
描述: “三言二拍”所收明代拟话本小说,尤其是冯梦龙、凌濛初的自创作品,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明代运河流域的商贾文化。这些作品讲述了许多曲折的经商故事,塑造了不少生动的商贾形象;既肯定商贾对繁荣经济的作用,也抨击
运河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路径探析:以淮安市为例
作者: 柳邦坤   来源: 江苏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沿运城市   文化创意产业   路径   淮安   开发模式   运河文化资源  
描述: 沿运河城市应借助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的机遇,借助和依托运河文化资源,积极发展运河文化创意产业。有“运河之都”称号的江苏省淮安市,是沿运城市中颇具代表性的城市,文化产业开发应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坚持
市民文化视阈中的清代山东运河城市民间坊刻:以聊城书庄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杨轶男   张弘   来源: 理论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民文化   山东运河城市   清代   民间坊刻   聊城  
描述: 明清之际,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新兴的山东运河城市成为北方经济繁荣之区。运河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质,使其成为孕育市民文化的摇篮。市民文化作为运河城市民间坊刻发展的直接催化剂和重要文化土壤
山东运河文化下的传统民居研究:以临清传统民居为例
作者: 张玉明   乔淑满   孟小汶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运河   传统民居   临清  
描述: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运河经济最繁华的时期,繁荣的经济孕育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对沿运河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山东临清运河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因运河而生的民居形式在功能布局、院落空间以及建筑风格上的特色。
申遗背景下淮安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作者: 徐业龙   奚敏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产   运河   利用   淮安   申遗   保护  
描述: 在京杭大运河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上,淮安一直处于重要的转轴地位,淮安运河文化遗产具有密集性、典型性、系统性等特征。最近几年,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展开,京杭大运河淮安段受到空前重视。淮安采取了开展专题研究、编制保护规划、修缮运河文物等措施,加强了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运河苏州段成为水上“文化长廊”
作者: 陈卫龙   顾烨华   来源: 中国水运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州市   老运河   文物古迹   运河改道   运河整治   航道管理处   寒山寺   宝带桥   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单位  
描述: 历时13年、耗资3.3亿元的京杭运河苏州段整治工程.将于今年10月26日全线竣工。苏州是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运河两岸的省、市重声、文物保护单位近20处.其中有著名的寒山寺、宝带桥、盘门、横
运河入遗后邮驿文化资源开发与整合——以世界遗产点盂城驿为重点
作者: 谭兴梅   来源: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邮驿   资源开发  
描述: 高邮的邮驿文化是中国邮驿史的见证,它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特别是运河申遗成功后,更加强了人们对邮驿文化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保护开发盂城驿,使人们从中感受祖国历史文化的魅力,在享受大运河文化的同时树立起新的思想观念、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申遗视野下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及其旅游开发:以大运河江苏段为例
作者: 李永乐   杜文娟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分析   旅游开发   大运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在大运河遗产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理应引起高度重视。深入挖掘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保护、利用好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对大运河申遗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江苏段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可持续开发,可以采用"原生境"展示式、博物馆式、舞台表演式三种方式。
< 1 2 3 ... 32 33 34 ... 111 112 1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