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通州区:抓好产业基地 建设主打“运河文化”牌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展规划与结构调整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服务中心   文化   产业基地   定位   北京市   通州区   规划  
描述: 《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将通州定位为东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新城,重点“引导发展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会展等功能”。通州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其定位为“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第一段]
扬州运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的建议
作者: 刘怀玉   张陟遥   苏迎春   栾虹   来源: 江苏水利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人工运河   开发力度   中国   大运河   扬州市   社会价值   产业带建设  
描述: 绵延1794 km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随着国家运河申遗工作的全面展开,中国运河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日益显现.扬州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发源地、运河都会,在运
京城滨水新景观——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景观设计
作者: 田中   来源: 中国园林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可持续发展   文化   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   生态  
描述: 通州运河城市景观以自然的生态理念、丰富的景观形态,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功能性主题城市开放空间中,通过设置媒体制作、国际生态住居、休闲娱乐等多种产业形态,将生态、文化等景观要素有机地穿插在城市肌理中
无锡古运河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作者: 莫春华   来源: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开发   古运河   无锡   保护   世界遗产   旅游  
描述: 后古运河开发面临的新形式、新机遇、新问题着手,从保护和开发两个方面深入详尽地探讨无锡古运河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新思路。提出把握历史机遇,深入发展旅游产业,深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塑造崭新的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抛砖引玉。
大运河山东段开凿后济宁文化的发展
作者: 王弢   来源: 科技创业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开凿   山东济宁   会通河   大运河   政治中心   元代   隋代   发展   山东段  
描述: 济宁附近运河的开凿  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从现在的北京到杭州,因为隋代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河南,所以隋代大运河的形状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小于号,到了元代,由于国家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北京,从南方向北京漕运粮食,就不用走河南了,所以元代的大运河便改走山东,它的形状大致上就像是一条直线了。至元十八年(1281年),首先在山东境内开“济州河”。从今山东济宁北到东平安山镇,全长150里。至元二十六年,又从安山开凿了通到临清的会通河。至此,元代全长3000多里的南北大运河全线通航。
运河拖船
作者: 胡谷   来源: 杭州通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输通道   对外开放   文化   水上   融合   京杭大运河   经济的   国际交往   繁荣   拖船  
描述: 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
大运河的新生
作者: 海言   来源: 中国海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新生   文化   交通方式   鲜明特色   黄河文明   南水北调   古运河   京杭大运河   长江文明  
描述: 京杭大运河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开挖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之一,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串联起了中国的大江,沟通了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造就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长廊;她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历史原因
作者: 黄元甫   来源: 中学文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原因   中华民族   文化   历史作用   祖国   中国   意识   长城   统一   伟大工程  
描述: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历史原因
镇江“运河之母”文化意象研究
作者: 曹雪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特色   运河之母   公共文化   景观雕塑  
描述:文化内涵和主体价值。结果显示,运河之母城市景观雕塑呈现地域性文化特征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不高、人文性缺乏等弊病。本文拟结合以上调查分析,探索同老百姓文化感知结构匹配和交融文化生产机制,并在人文性、文化性、统一性三大原则基础之上提出繁荣镇江城市文化的可行性建议。
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的建构——地域文化视阈下《永远的大运河》散论
作者: 向淑君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远的大运河》   北运河   民族精神   地域文化   历史记忆  
描述: 河北省廊坊市本土作家刘凤起的长篇小说《永远的大运河》具有鲜明的北运河地域文化特征。北运河文化是运河文化和燕赵文化交融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大运河“父亲河”的精神内涵承载了北运河儿女对华北抗战
< 1 2 3 4 ... 111 112 1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