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品读大运河史诗画卷:运河文化之美
-
作者:
黄健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读
画卷
风情民俗
历史人文景观
人工运河
运河文化
京杭大运河
史诗
-
描述:
了历史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大运河融汇了中国南北各地的特色物产、饮食服饰、风情民俗、官民礼仪等,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杭州运河文化,留下了诸多历史人文景观。在大运河申遗的132个遗产点中,杭州段就占据了7个。
-
大运河城市文化模式初探
-
作者:
刘士林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城市群
交流机制
-
描述:
由于南北贸易的直接刺激与重要影响,大运河沿岸先后兴起了包括北京在内的22座城市。以人口城市化、城市功能商贸化、生活方式多元化、文化生态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运河城市文明,构成了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一个独特
-
大运河江苏段是历史文化的宝库
-
作者:
王健
来源:
江苏地方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苏大运河
历史文化
人类活动
人类化石
太湖流域
50年代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一、江苏大运河沿岸文化素称发达江苏历史悠久,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已经30多万年。上世纪50年代,位于苏北运河沿线的宿迁泗洪下草湾发现了4万~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苏南运河的镇江丹徒发现了2万~3万年前人类化石,苏州太湖三山发现了1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进入新石器时
-
关于明清江苏城市文学与运河文化关系研究的几点建议
-
作者:
周薇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京杭大运河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辟邗沟以来,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沿运河流域,不同文化区域在政治、军事、经济、商业、教育、文化、科技、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自身
-
利用运河文化遗产,打造淮安高品质博览馆群的创意设想
-
作者:
周薇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和建设,淮安围绕繁荣大文化已经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但在特色性、规模性、体系性上还可以多作思考。淮安一直为运河要津。拥有丰富的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运河文化博览馆群的建设方面尚有
-
徐州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刍议
-
作者:
胡梦飞
来源:
淮海文汇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徐州
开发
保护
文化遗产
-
描述:
徐州段运河历史悠久,运河文化遗产内容丰富,这些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运河文化遗产,凝结了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随着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逐渐引起
-
淮安运河文化遗产历史价值解读
-
作者:
徐业龙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淮安
历史价值
文化遗产
-
描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规定,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具备突出的普遍价值。大运河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对运河及运河文化包括运河的历史
-
依托运河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与策略——以淮安市为例
-
作者:
柳邦坤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开发
运河文化资源
-
描述:
沿运城市应借助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的机遇,依托运河文化资源,积极发展运河文化产业。有"运河之都"称号的江苏省淮安市应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坚持创新性、整合性、市场性、精品性原则,选择"点线结合、品牌
-
运河江苏段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
作者:
李德楠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锡运河
价值
保护利用
文化遗产
-
描述:
无锡段运河历史悠久,聚集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无锡市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走在了沿运城市的前列,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估了无锡段
-
中国运河文化的形成及其演进
-
作者:
李泉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度文化
中国运河文化
文化交流
物质文化
-
描述:
中国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中的南北地域跨度大、时间积累长、内容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隋唐以前,运河河道里程短,连续通航的时间短,运河流经的地区没有形成区别于周围文化区域的独特的文化形态。隋唐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