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京杭运河与临清音乐文化的盛衰
-
作者:
冯丽娜
来源: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质环境
音乐文化
京杭运河
-
描述:
京杭运河为运河流域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运河城市临清音乐文化的繁荣既是得益于此。文章以京杭运河发展的历史演进为脉络,探讨了京杭运河带动的物质环境对其流域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
试论杭州“运河文化”特色品牌建设
-
作者:
张卫中
来源:
现代城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文化
大运河
杭州
品牌建设
-
描述:
杭州是运河线上的一颗明珠,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城市。近年杭州不断深入推进运河综合保护,按照"还河于民、申报世界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建设运河文化品牌。杭州运河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多元文化
-
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存中廉政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的思考
-
作者:
孙晶晶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常州段
大运河
廉政文化
-
描述:
大运河文化遗存中的廉政文化资源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其中所蕴藏的反腐倡廉教育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重视和加强大运河廉政文化资源的研究、挖掘、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大运河廉政文化资源的资政育人功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对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淮安大运河文化广场巡礼
-
作者:
朱正中
戴姝黎
朱立晟
来源:
办公室业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淮安
大运河文化广场
景观介绍
-
描述:
本文介绍了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广场的景观。整个广场设计充分揭示了淮安“运河名城、绿水都市、南船北马、漕运枢纽”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具有代表性的淮安市标志性景观。
-
常州运河文化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
作者:
闻敏
来源:
商业故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文化
旅游市场
常州
-
描述:
常州运河旅游项目是以运河风情为纽带,串联常州文化、江南文化、民居文化的主题文化旅游项目,以区域划分的话,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华东区,主要是长三角区域的旅游项目,以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其主要竞争对手是该区
-
运河文化视角下的淮安传统建筑译本探究
-
作者:
马星宇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淮安传统建筑
运河文化
文化翻译
-
描述:
2011年开始的运河申遗项目带动了在运河文化中处于转轴地位的淮安运河文化的发展。由于特殊的"南船北马"地理特征,淮安传统建筑反映出运河文化中南北融合的特点。从运河文化视角下发掘淮安传统建筑译本的文化
-
大运河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意义
-
作者:
吴文涛
来源:
前线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特征
华北地区
历史文化意义
运河文化
平虏渠
运河水
精神形态
谈迁
北京历史文化
泉州渠
-
描述:
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成功,使得大运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北京城市的发展与运河密切相关,北京地区社会生活特征与精神形态也深受漕运影响,由此而产生的运河文化,构成了北京历史文化大观中
-
运河历史文化遗存的挖掘
-
作者:
陶学锋
来源:
中国档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
历史人文景观
古代科技
古代文化
历史遗存
历史文化遗存
古代政治
京杭运河
挖掘
-
描述:
京杭运河始于秦,兴于隋,盛于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享誉世界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悠久文明的历史见证。
-
京杭大运河:历史与文化的长廊
-
作者:
CFP
鲍昆
李江树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遗迹
水利工程
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
中华文明
历史
运河文化
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
促进作用
-
描述:
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它是古代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在24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京杭大运河两岸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迹,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及民俗风情。和长城一样,它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
《济宁运河文化》出版发行
-
作者:
刘玉平
冯刚
来源:
春秋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由济宁市政协组织编纂的《济宁运河文化》一书,近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运河文化是人们在对京杭运河的开凿、疏浚、利用和发展的千百年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形成的极富特色的地域文化。它植根于运河的漕运、商贸、手工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商品化生产,具有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