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京杭运河(杭州段)申遗的优势与对策
-
作者:
项文惠
宋国琴
来源:
杭州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历史文化
保护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
考察团
京杭大运河
杭州
京杭运河
-
描述:
2006年“两会”期间,58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应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的提案》,呼吁“如果不注意启动有如‘申遗’这样重大的、为各地重视的保护工作,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迹,生态
-
谈大运河保护中的零保护举措
-
作者:
朱炳仁
来源:
现代城市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护方式
钱塘江
沿线经济
生活方式
原生态
保护与发展
社会发展规划
京杭大运河
我国古代
伟大工程
-
描述:
京杭大运河,这条从历史深处流过来的河流,千百年来沟通着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贯通南北水运的大动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推动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它是
-
山东沿运河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
作者:
于德普
沈国良
薛宁东
李志坤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
经济发展
沿运河地区
研究
-
描述:
历史上,山东沿运河地区曾因发达的运河航运成为山东仍至全国经济文化繁荣的地区,领风骚数百年,近代,由于黄河改道截断运河,漕运停摆,海运和铁路的兴直,沿运河地区逐渐丧失了由透运带来的经济优势,当年的繁华
-
子虚乌有的“运河脉”——与孙焕英先生商榷
-
作者:
张国威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众基础
发祥地
京剧艺术
城镇经济发展
文化素质
整体水平
京杭大运河
两岸
码头
北京
-
描述:
流域是京剧的第二发祥地,这一地带京剧的群众基础最扎实,戏迷和票友最广,整体水平最高……他又罗列了支持这一命题的七点论据即所谓形成运河脉的原因,说京剧艺人跑码头都是乘船由北京沿大运河南行,运河两岸的城镇经济发展,对文化的需求较强一些,又说
-
正确认识和善待京杭大运河
-
作者:
李殿魁
来源:
山东水利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淡水资源
南水北调工程
京杭大运河
-
描述: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发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四大工程之一,已成为我国历史文明的象征之一。两千多年来,京杭大运河作为一条经济的河、科技的河、文化的河、生态的河,为
-
元代的坝河——大都运河研究
-
作者:
蔡蕃
来源:
水利学报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渠
都城
运河
通惠河
通州
元史
漕运
都水监
东坝
郭守敬
-
描述:
中统初年,元世祖忽必烈为沟通中都至通州的运道,修复了金代的漕渠。至元四年(1267年)始建大都城,十三年(1276年)南宋降,大都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向首都漕运粮饷问题,成为大都建设
-
北宋时期初创的几项运河工程技术
-
作者:
黎沛虹
王绍良
来源: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程技术
破冰船
重大技术问题
束水攻沙
北宋时期
宋人
新技术
江南运河
我国古代
船闸
-
描述:
和创造力,是我国几千年来光辉灿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研究与借鉴。本文简介了船闸、澳闸、束水攻沙、古清沙船、破冰船的创立过程和技术概貌。
-
关于建立古运河博物馆的断想
-
作者:
夏刚草
来源:
江南论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越绝书》
文物资料
历史文化保护区
无锡市区
社会变迁
艺术价值
古运河
京杭大运河
露天部分
-
描述:
、经济发展、人民哀乐、文化兴衰的历史长河,也是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至今尚有使用价值的活的文物!由此,我们萌发起将这一内涵丰富的活的文物浓缩到博物馆里展示的遐想。
-
纽约,在运河边
-
作者:
叶慧珏
来源:
21世纪商业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升降桥
哈德
拉索
悠悠岁月
大瀑布
活着
罗切斯特
达尼亚
托马斯
运载量
-
描述:
中途风景太美,必须绊住游客的脚步。"这是放慢生活的最快方式。"大学教授托马斯.格拉索(Thomas X.Grasso)退休之后组建了纽约州运河协会,对于研究和推广运河历史文化乐此不疲。尽管对于中国
-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汉语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
作者:
朱文夫
武彦军
穆罕默德·阿里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语教学
孔子学院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
-
描述:
沿岸地区的贸易、旅游、教育、建筑、轻工及食品等行业输送了急需的汉语人才,在汉语语言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