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京杭运河全图》图说
作者: 陈健   来源: 三晋测绘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钱塘江   水利工程   开凿运河   《左传》   水系变化   全图   京杭大运河   京杭运河   经济繁荣   春秋战国  
描述: 《京杭运河全图》图说陈健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挖掘的运河。它的南端是杭州,北端是北京,其全长1794公里。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在中国任官职时撰有《七奇图说》,他把京抗大运河说成世界七奇之京抗大运河横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它是一个伟大的...
大运河─—贯通南北的伟大水利工程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水利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水利   钱塘江   满足社会需要   南粮北调   劳动人民   大运河   春秋时期   自然水源   人工河道   我国古代  
描述: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贯通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将直通宁波
作者: 暂无 来源: 交通建设与管理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造工程   钱塘江   杭州段   宁绍平原   宁波港   京杭大运河   杭嘉湖平原   京杭运河   曹娥江   杭甬运河  
描述: 钱塘江入浦阳江、萧山内河,进西小江至绍兴,入曹娥江、姚江,通甬江,全长252公里,把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相连,是江南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杭甬运河航道蜿蜒曲折、闸坝过多,通航能力较差。60吨级以上
京杭运河钱塘江沟通工程
作者: 王国平   来源: 水运工程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闸首底板   钱塘江   下游引航道   钢筋混凝   上游引航道   旋喷桩   井点降水   公路桥梁   块石护坡   京杭运河  
描述: 本文着重介绍了京杭运河钱塘江沟通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主要情况。
一生中不可不游的大运河
作者: 沈霞客   来源: 科学大观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伊士运河   钱塘江   河北   巴拿马运河   春秋时期   京杭大运河   人工河道   北京  
描述: 、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干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
南北大运河的北端点应该在哪里
作者: 左犀   来源: 北京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钱塘江   苏伊士运河   北运河   南北大运河   通惠河   华北平原   黄河水系   淮河   人工河   长江三角洲  
描述: 问题的提出中国南北大运河南起杭州,经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到达北京,纵贯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五大水系,南北跨越10个纬度,全长1700多公里。它相当于10条
大运河包含浙东运河的新证明
作者: 潘承玉   来源: 上海文汇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钱塘江   新证明   南北大运河   余姚   会稽   宁波   京杭大运河   浙东   曹娥江   慈溪  
描述: 去年5月,在国家有关方面召集的一次专家论证会上,有浙江省专家根据清代《九省运河泉源水利图》提出,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应将浙东运河纳入其中。这一呼吁业已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将京杭大运河与浙东运河连接,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确认世界上最长的南北大运河呈L型走向,这决不是出于自我夸大或者搭世遗申
运河之都:济宁市
作者: 王志   来源: 百科知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伊士运河   钱塘江   山东省   历史文化   济宁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拿马运河   人工河   京杭大运河   建筑群  
描述: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沟通了东西流向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江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个省市。全长约1800公里,是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巴拿马运河的22倍
大运河凭什么申报世界遗产
作者: 金立山   林军   来源: 杭州通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钱塘江   中华文明   保护与利用   南水北调   巴拿马运河   古运河   京杭大运河   申报世界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  
描述: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800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她是世界上开凿最早也是最长的一条人工河。她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和长城一样,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清朝末年,自京汉、津浦等铁路修建以后,清朝政府不关心运河的命运,任其
< 1 2 3 ...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