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新的文学坐标点——论《永远的大运河》的文学价值
作者: 王宁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永远的大运河》   历史叙事   运河文学  
描述: 刘凤起的《永远的大运河》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以新历史小说的视界建构血肉鲜活的正史,既规避正史叙事枯燥的“必然”的意味,又免于陷落在历史虚无主义中,在历史叙事中具有价值。《永远的大运河》又丰富了乡土文学,重续了“荷花淀派”的余韵,发展了刘绍棠的“运河文学”。小说特别注重对地方文化的发掘与阐释,注重民间文化中的力量与美,葆有执拗的寻根意识。如果以现代中国文学的纵深与当下众声喧哗文学横线建构一个文学的坐标系,那么,《永远的大运河》无疑占据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坐标点,是一部在多向度具有价值的作品。
大运河之魂与民族文化精神之脉——论刘凤起长篇小说《永远的大运河》
作者: 郝雨   殷一冉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远的大运河》   民族精神   运河文学   文化传承   大运河  
描述: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工程的奇迹。诞生于运河两岸的文学作品记录下了大运河的古往今来,其中长篇小说《永远的大运河》作为“运河文学”的代表作品,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运河儿女的抗战场景和运河之畔的民俗风情,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风貌和不息的文化传承。小说着力刻画了具有个性差别的典型人物,传扬了马克思列宁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在塑造现实主义艺术典型中取得了新发展,丰富并拓展了“运河文学”的意义与内涵。
咏叹与悲歌——简论《永远的大运河》的地理空间及建构
作者: 许振东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远的大运河》   地理空间   地域文化   血脉和品格   叙事空间  
描述: 《永远的大运河》以三塘村为起点,自然地将叙事空间向外延展,有机构成三个叙事圈层,其中武宁域内层为第一圈层,也是最为核心的叙事圈层。作品注重乡情和风俗的开掘与表现,特别是对以武宁为核心的第一圈层,此令小说体现出浓郁的区域文化特色。小说对支撑大运河区域地理空间及建构的内在动因进行了持久与深入的探寻,其深层的血脉和品格得到了高度讴歌与弘扬。
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的建构——地域文化视阈下《永远的大运河》散论
作者: 向淑君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远的大运河》   北运河   民族精神   地域文化   历史记忆  
描述: 河北省廊坊市本土作家刘凤起的长篇小说《永远的大运河》具有鲜明的北运河地域文化特征。北运河文化是运河文化和燕赵文化交融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大运河“父亲河”的精神内涵承载了北运河儿女对华北抗战的历史记忆。小说中北运河的风俗民情、燕赵儿女的慷慨侠义、民族尊严与民族抗争的自觉和热情完美融合,丰富了北运河文学和文化精神的表达。
恢弘而独特的“长河小说”——评刘凤起长篇小说《永远的大运河》
作者: 郭宝亮   赵振杰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远的大运河》   长河小说   个人想象力   乡土文学   河流性  
描述: 刘凤起的长篇小说《永远的大运河》是一部恢弘而独特的作品。该小说将战争题材与家族叙事、人物传奇熔于一炉,为乡土文学提供了鲜明的“河流性”特征。作为意象存在的“大运河”在小说中承载着双重想象功能,建构起一种带有作者独特叙事风格的“个人化历史想象力”,使文本散发出浓郁的烟火气、香火气、民俗气、江湖气,称得上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长河小说”。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