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周素霞,徐业龙】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后申遗时代淮安运河非物质遗产保护与利用
-
作者:
周素霞
徐业龙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安运河
保护和利用
-
描述:
淮安是中国大运河沿线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大运河经过多次变迁但从来未绕开淮安,中国大运河淮安段是中国大运河发展的一个缩影。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申遗时代,保护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历史的使命、时代的重任。以价值判断的方法,对淮安运河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积极探索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性继承来寻求创新与发展的途径。
-
淮安运河文化遗产社会价值解读
-
作者:
徐业龙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淮安
运河遗产
社会价值
-
描述:
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后,淮安市着力开发利用运河核心文化遗产,从历史、文化、经济、生态等方面重新审视淮安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高水平规划建设运河文化产业项目群,淮安的运河遗产,将会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促进作用。
-
淮安运河文化遗产历史价值解读
-
作者:
徐业龙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淮安
历史价值
文化遗产
-
描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规定,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具备突出的普遍价值。大运河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对运河及运河文化包括运河的历史变迁、不同时期运河的功能作用和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运河沿岸城市的形成、兴衰及其与运河的关系;运河两岸民俗和文化特点等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对其历史、科学、艺术等各方面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将淮安运河遗产放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来审视,对其历史价值进行初步分析。
-
淮安运河文化遗产水利科学价值解读
-
作者:
徐业龙
郑孝芬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口枢纽
科学价值
淮安运河
文化遗产
-
描述:
淮安自古地处淮、泗之交和黄、淮、运交汇处,境内不同历史时期开凿的古运河以及众多的堤坝、水闸等遗迹极其丰富,展示了我国古代运河工程的杰出技术成就,以淮安清口水利枢纽为代表的淮安段运河水利工程技术成就极高,在水利思想及工程技术等方面所体现的科学价值不逊于其人文价值。
-
大运河淮安段的修筑及其演进
-
作者:
李倩
程杰
徐业龙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淮安
修筑
演进
-
描述: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淮安成为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是淮河下游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冲。公元7世纪初,隋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西至长安、北到涿郡、南达余杭的南北大运河,淮安在黄河、淮河与长江,以至钱塘江间水运枢纽地位得到加强。元、明两朝定鼎北京,但粮秣、财赋及日用百货多仰赖江南,因而兴建并维修纵贯京师至杭州的南北大运河成为立朝之根本。淮安清口为黄淮运交汇处,成为漕运咽喉、治水重地,是康熙、乾隆南巡治水的重中之重,清口成为京杭大运河沿线工程最复杂、技术成就最高的水利枢纽。近代中国
-
申遗背景下淮安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
作者:
徐业龙
奚敏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产
运河
利用
淮安
申遗
保护
-
描述:
在京杭大运河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上,淮安一直处于重要的转轴地位,淮安运河文化遗产具有密集性、典型性、系统性等特征。最近几年,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展开,京杭大运河淮安段受到空前重视。淮安采取了开展专题研究、编制保护规划、修缮运河文物等措施,加强了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
淮安运河文化遗产现状调查和价值评估
-
作者:
李倩
程杰
徐业龙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状评估
淮安
运河遗产
-
描述:
在京杭大运河2 000多年的发展史上,淮安一直处于重要的转轴地位,境内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运河以及相关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运河文化风貌。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展开,将淮安运河遗产纳入自然和文化遗产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廓清遗产构成、评价遗产现状、厘清存在问题,对于弘扬运河文化、传承运河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