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蒙特利尔的“中国运河”
作者: 吴珲   来源: 世界博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五大湖   落差   运河   蒙特利尔   拉萨尔   中国   劳伦斯   激流   北美  
描述: 刚到蒙特利尔,就听说这里有个“中国运河”。那是1989年的秋天,我远离祖国赴蒙特利尔大学深造,精神上正处于很孤独的时期,任何与中国有关的事都会引起我的特别关注。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探访了这条以“中国”命名的运河。在蒙特利尔岛的西南端,正是圣一
京杭运河的船闸设计研究
作者: 吴澎   罗少桢   来源: 水运工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平面布置   引航道   输水系统   京杭运河   船闸  
描述: 简要介绍京杭运河的建设情况,分析京杭运河船闸的总平面布置设计要点及船闸输水系统和主体机构的设计要点.
沪宁高速锡澄运河大桥拆除施工技术
作者: 吴俊明   来源: 交通工程建设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病害   切割   浮吊   液压   大桥   破碎  
描述: 介绍沪宁高速公路锡澄运河大桥主桥的液压切割拆除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并对原锡澄运河大桥的病害原因进行了分析。[著者文摘]
生态治河理念在治理汾河中的应用
作者: 吴淑艳   来源: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程设计   人水和谐   汾河太原段   河道治理  
描述: 汾河从北向南穿越太原市,市区河段治理,既是防洪保安的需要,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在太白桥至森林公园段治河设计的实践中,以人水和谐的生态理念为指导,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城市的河道治理设计积累了经验.
开通胶莱运河 促进青岛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 吴民   来源: 青岛市第五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胶莱运河   可持续发展   港口经济   海洋经济   青岛经济  
描述: 为把青岛建设成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构建大青岛城市框架和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青岛应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上要有重大突破。建议青岛开通胶莱运河。确保青岛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作用和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的经济实力领先地位。
杭甬运河建设工程与区域经济的协调
作者: 吴天   黄勤   来源: 中国市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区域经济特点   内河航道   浙江省   绍兴   京杭大运河   京杭运河   船舶   建设工程   协调   杭甬运河  
描述: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94千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历史上它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杭甬运河自杭州湾南岸至宁波甬江,途经萧山、绍兴、上虞, 余姚等浙江经济重镇,全长240千米。目前的杭甬运河航道大多数航段通航等级较低,货物运输以短距离为主。2003年杭甬运河
重开胶莱运河的利与弊
作者: 李文渭   吴永森   来源: 胶莱人工海河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在我国的元代,为了漕运的安全和节省航运时间,开掘胶莱运河,使漕运船只自南黄海进入胶州湾,再沿胶莱运河航行直达渤海的莱州湾,将漕粮运抵京城。历史上胶莱运河确实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胶莱运河渐渐地退出了航运舞台,特别是随着海运船舶吨位的增大、航速的提高和抗风浪能力的增强,胶莱河的航运功能也就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衰退,因而,对胶莱运河的要求也被人们所淡漠。
常州京杭运河淹城大桥设计
作者: 王立新   吴建忠   曹学勇   来源: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6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桥梁设计   中承式连续钢桁架拱桥   结构分析  
描述: 淹城大桥是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改线工程中的一座大桥,主桥采用(30.7+100+30.7)m三跨中承式连续钢桁架拱桥,这种桥型目前在公路桥梁中很少采用.本文着重对淹城大桥主桥从设计、结构分析、施工方案、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认为该种桥型造型美观、经济性较好.
拟建胶莱运河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与环境问题探讨
作者: 张春山   吴树仁   马寅生   谭成轩   张永双   来源: 胶莱人工海河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胶莱运河   建议   环境问题   地质灾害  
描述: 本文概述了拟建胶莱运河工程附近主要发育的海水入侵、风暴潮、水灾和旱灾、地震砂土液化、水资源缺乏、地表水污染等地质灾害与环境问题,探讨了拟建工程可能引发或加剧风暴潮、海水入侵、地下水环境变化、土地盐渍化和岸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或环境问题。对工程建设前的预研究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措施。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