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穆桂英突击队”的运河故事
作者: 刘兵   何有凤   李家山   来源: 湛江日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青年时期的苏培英苏培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当年雷州青年运河建设工地穆桂英突击队本报记者兵实习生何有凤通讯员李家山1958年5月15日,中共湛江地委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消息传来,雷州大地一片欢腾,30万人响应号召,自带干粮和工具,奋战在工地第一线。苏培英正是当中的一员,她作为“穆桂英突击
青年运河昨日恢复供水
作者: 刘兵   李家山   郭阳辉   来源: 湛江晚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兵通讯员李家山郭阳辉报道:雷州青年运河东海河白泥沟段堤坝2日因渗水出现滑坡险情。经过300多人3天半的连续奋战,险情终于得到控制。记者从青年运河管理局获悉,昨天早上6时17分,雷州青年运河已恢复正常供水,下午6时40分左右运河水到达湛江城区水塘供水泵站,昨晚9时左右湛江市民用上了运河水。
运河岸边的思考
作者: 刘亚杰   王明峰   来源: 聊城晚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收获许多,遗憾许多,期盼与期待更多。6月中旬,当晚报“运河行”记者正式结束在张秋的行程,“运河行”栏目便正式画上句号。回顾4个多月的走访历程,我们的万千感慨只能用上面一句话来表达。恰在此时,围绕运河申遗的新闻再次引起国人的极大关注——6月8日,文化部就《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而大
运河的馈赠
作者: 刘亚杰   王明峰   来源: 聊城晚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2月14日下午,临清城外寒风瑟瑟。位于城东南约十公里外的新华办事处西陶屯村临清永祥贡砖生产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传承人景永祥正带领十余名工人在这里忙碌。景永祥说,因为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当前贡砖生产具有时令性,“数九不尽不能干”,因为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时,水中含冰凌,砖坯难制作
运河轴心带崛起(上)一个甲子的运河之变
作者: 王明峰   刘亚杰   来源: 聊城晚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苏杭,北通京津,其作用,如今天我们四处可见的高速公路——它就是京杭大运河(聊城城区段),今天它犹如一条绿丝带,蜿蜒南北,成为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风景和最重要的发展轴线。从桅船栉比到断水停航,从荒草丛生,沦为污水沟,到重新开发利用,变身宜居聊城最美景观带,“拯救”它的,既是由政府与市场共同主导下的城市开
运河文化的地学分析
作者: 陈永金   王云   刘加珍   李新委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廊道   环境保护   京杭运河   文化圈  
描述: 京杭运河文化是以漕运目标下形成的不同文化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社会理念、生产方式、文化艺术、风俗民情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融合而形成的跨流域、跨文化圈而形成的文化综合体。京杭运河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京杭运河文化是水文化、是漕运基础上形成的商业文化、是景观文化和生态文化。京杭运河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京杭运河是文化廊道,改变了中国文化格局、促进了各文化圈的交融和中外文化的交流。研究分析京杭运河文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与意义是:加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运河文化产业化开发、珍惜自然资源、促进区域
[大运河申遗] 逝水流芳沧州梦
作者: 张立方   刘洁   孙晶昌   王智丽   缪济临   苗卫钟   来源: 河北画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没有运河,便没有沧州。大运河的千年荣华,孕育了沿线几十座城市,沧州即为其一,它是大运河流经的20多个城市中里程最长的一座城市。一条运河的兴衰史,便是一部沧州的变迁史。千百年来,运河给沧州带来了城池的繁华,也滋养了这里的璀璨文明,更影响了沧州人的思维和观念,成全了这方水土的千古风流。
“大运河申遗” 为了流逝的文明
作者: 张立方   刘洁   孙晶昌   王智丽   王少华   来源: 河北画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哲文   大幕   遗产管理   预备名单   永乐皇帝   郑孝燮   夯筑   文物专家   遗产价值   写信人  
描述: 二○○年五,一封写给运河沿岸十八个城市(区)的呼吁信,拉开了运河申遗与保护的大幕,写信人是我国著名的文物专家罗哲文,郑孝燮和朱炳仁。迄今为止,除长城外
浅谈大运河水利旅游效益
作者: 刘希泽   王春艳   王巧芬   来源: 商业文化(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京杭大运河   社会效益  
描述: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水利旅游应人们回归大自然的要求而蓬勃兴起。大运河丰富的水利旅游资源,点线面结合,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在推动水管单位建设管理的同时,不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有力的促进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增加。
< 1 2 3
Rss订阅